Spring 容器中管理一个或多个 Bean,这些 Bean 的定义表示为 BeanDefinition 对象,具体包含以下重要信息:
Bean 的实际实现类;
Bean 的引用或者依赖项;
Bean 的作用范围;
singleton:单例(默认);
prototype:原型,每次调用bean都会创建新实例;
request:每次http请求都会创建新的bean;
session:同一个http session共享一个bean对象;
application:全局的web作用域。
三种注册方式:XML配置、注解、API(实现指定接口)。
bean的初始化流程由容器\客户端(非懒加载\懒加载)调用 BeanFactory 的 getBean() 方法触发。以getBean()方法为入口,通过递归,一层一层地完成bean的创建和依赖注入,直到最后完成当前bean的创建;
getBean();
调用bean的构造函数;
依赖注入;
bean初始化前置方法;
bean初始化,主要执行afterPropertiesSet方法,dubbo的注册与发现都是以该方法为入口;
bean初始化后置方法,AOP代理对象在此处创建;
使用bean;
销毁bean(需要主动发起)。
Spring的循环依赖的理论依据其实是基于Java的引用传递,当我们获取到对象的引用时,对象的field或则属性是可以延后设置的(但是构造器必须是在获取引用之前执行);
Spring通过三级缓存解决循环依赖问题:
singletonObjects:单例对象的cache;
earlySingletonObjects:提前暴光的单例对象的Cache;
singletonFactories:单例对象工厂的cache,可以用来创建半成品对象(只执行构造器,不填充属性);
Spring首先从一级缓存singletonObjects中获取,如果获取不到,并且对象正在创建中,就再从二级缓存earlySingletonObjects中获取,如果还是获取不到且允许singletonFactories通过getObject()获取,就从三级缓存singletonFactory.getObject()获取,如果获取到了则从singletonFactories中移除,并放入earlySingletonObjects中。其实也就是从三级缓存移动到了二级缓存。
常量名称 | 常量解释 |
---|---|
PROPAGATION_REQUIRED | 支持当前事务。如果当前有事务,则加入当前事务;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就新建一个事务。这是最常见的选择,也是 Spring 事务默认的传播属性。 |
PROPAGATION_REQUIRES_NEW | 新建事务。即使当前有事务,会额外新建一个事务,新建的事务和原事务相互独立,互不影响。 |
PROPAGATION_SUPPORTS | 支持当前事务,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就以非事务方式执行。 |
PROPAGATION_MANDATORY | 支持当前事务,如果当前没有事务,就抛出异常。 |
PROPAGATION_NOT_SUPPORTED | 以非事务方式执行操作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就把当前事务挂起。 |
PROPAGATION_NEVER | 以非事务方式执行,如果当前存在事务,则抛出异常。 |
PROPAGATION_NESTED | 嵌套事务。将创建一个依赖于外层事务的子事务,子事务的提交与回滚由外层事务控制,但它无法影响外层事务。当外层事务提交或回滚时,子事务也会连带提交和回滚。 |
Spring Boot 本质上是 Spring 框架的延伸和扩展,它的诞生是为了简化 Spring 框架初始搭建以及开发的过程,使用它可以不再依赖 Spring 应用程序中的 XML 配置,为更快、更高效的开发 Spring 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。
更快速的构建能力:Spring Boot 提供了更多的 Starters 用于快速构建业务框架,Starters 可以理解为启动器,它包含了一系列可以集成到应用里面的依赖包,你可以一站式集成 Spring 及其他技术,而不需要到处找依赖包。
起步依赖:在创建 Spring Boot 时可以直接勾选依赖模块,这样在项目初始化时就会把相关依赖直接添加到项目中,大大缩短了查询并添加依赖的时间;
内嵌容器支持:Spring Boot 内嵌了 Tomcat、Jetty、Undertow 三种容器,其默认嵌入的容器是 Tomcat;
Actuator 监控:可以监控应用程序的运行状况,或者内存、线程池、Http 请求统计等。
Maven的目录结构:
默认有resources文件夹存放配置文件;
默认打包方式为jar。
默认的配置文件:application.properties 或 application.yml 文件;
默认通过 spring.profiles.active 属性来决定运行环境时的配置文件;
EnableAutoConfiguration 默认对于依赖的 starter 进行自动装载;
spring-boot-start-web 中默认包含 spring-mvc 相关依赖以及内置的 tomcat 容器,使得构建一个 web 应用更加简单。
自动装配指的是SpringBoot会将约定配置下的bean自动加载到spring容器中;
自动装配的核心注解是@SpringBootApplication,它又由@SpringBootConfiguration、@EnableAutoConfiguration 和 @ComponentScan组成;
@SpringBootConfiguration:本质是@Configuration,标注了@Configuration 的 Java 类都是一个 JavaConfig 配置类,在配置类中,任何一个标注了@Bean 的方法,其返回值都会作为 Bean 定义注册到 Spring IOC 容器中;
@ComponentScan:扫描指定路径下标识了需要装配的类,自动装配到 Spring IOC容器中,用于标识类需要装配的注解有:@Component、@Service、@Controller、@Repository;
@EnableAutoConfiguration:同样是一个复合注解,主要分为@AutoConfigurationPackage和@Import;
@AutoConfigurationPackage:该注解修饰的类所在的 package 会作为自动装配的 package 管理;
@Import:可以把多个分开的配置合并到一个配置中,而在@EnableAutoConfiguration中@Import导入了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类,它实现了Spring基于SPI的导入方式。
SPI配置文件的为META-INF/spring.factories,内容为k-v属性,key 为@EnableAutoConfiguration注解的全限定名,value为需要自动装配的配置类,需要被@Configuration修饰,多个用逗号分隔。
注解名称 | 描述 |
---|---|
@ConditionalOnBean | 在某个 bean 存在的时候 |
@ConditionalOnMissingBean | 在某个 bean 不存在的时候 |
@ConditionalOnClass | 当前 classPath 下可以找到某个 class 的时候 |
@ConditionalOnMissingClass | 当前 classPath 下无法找到某个 class 的时候 |
@ConditionalOnResource | 当前 classPath 下是否存在某个资源文件 |
@ConditionalOnProperty | 当前 JVM 是否包含某个属性值 |
@ConditionalOnWebApplication | 当前 Spring context 是否是 web 应用程序 |
除了通过注解声明,还可以通过SPI方式声明
在 META-INF/spring-autoconfigure-metadata.properties中配置;
AutoConfigurationImportSelector在加载自动装配bean时,会先扫描spring-autoconfigure-metadata.propertie进行过滤,再加载 spring.factories。
创建自定义注解@Enable**注解;
以 UserClient 为例, 创建自定义注解 @EnableUserClient;
在注解中通过@Import导入我们的自动配置类;
这样只有我们声明了@EnableUserClient,才会导入我们需要的bean。
基于@ConditionalOn系列注解实现按条件注入。
版权说明 : 本文为转载文章,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版权申明
原文链接 : https://blog.csdn.net/qq_43842093/article/details/121456082
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