HashMap集合超详解(上)

x33g5p2x  于2022-03-15 转载在 Java  
字(9.2k)|赞(0)|评价(0)|浏览(335)

1、HashMap简介

  • HashMap 基于哈希表的 Map 接口实现,是以 key-value 存储形式存在,即主要用来存放键值对。HashMap 的实现不是同步的,这意味着它不是线程安全的。它的 key、value 都可以为 null,此外,HashMap 中的映射不是有序的。
    底层数据结构
  1. jdk1.8 之前 HashMap数组 + 链表 组成,数组是 HashMap 的主体,链表则是主要为了解决哈希冲突(两个对象调用的 hashCode 方法计算的哈希值经哈希函数算出来的地址被别的元素占用)而存在的(“拉链法” 解决冲突)。
  2. jdk1.8 以后在解决哈希冲突时有了较大的变化,当链表长度大于阈值(或者红黑树的边界值,默认为 8 )并且当前数组的长度大于 64 时,此时此索引位置上的所有数据改为使用 红黑树 存储。
    ⭐注意⭐
  • 将链表转换成红黑树前会判断,即便阈值大于 8,但是数组长度小于 64,此时并不会将链表变为红黑树,而是选择逬行数组扩容

  • 这样做的目的是因为数组比较小,尽量避开红黑树结构,这种情况下变为红黑树结构,反而会降低效率,因为红黑树需要逬行左旋,右旋,变色这些操作来保持平衡。同时数组长度小于64时,搜索时间相对要快些。所以结上所述为了提高性能和减少搜索时间,底层阈值大于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时,链表才转换为红黑树,具体可以参考 treeifyBin()方法。

  • 当然虽然增了红黑树作为底层数据结构,结构变得复杂了,但是 阈值大于 8 并且数组长度大于 64 时,链表转换为红黑树 时,效率也变的更高效。
    🚀小结🚀

  • HashMap的特点

  1. 存储无序的。
  2. 键和值位置都可以是 null,但是键位置只能存在一个 null。
  3. 键位置是唯一的,是底层的数据结构控制的。
  4. jdk1.8 前数据结构是链表+数组,jdk1.8 之后是链表+数组+红黑树。
  5. 阈值(边界值)> 8 并且数组长度大于 64,才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,变为红黑树的目的是为了高效的查询。

2、HashMap存储数据的过程

  • 示例代码:
import java.util.*;

public class Test {
 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(String[] args) {
        HashMap<String,Integer> hm = new HashMap<>();
        hm.put("aa",10);
        hm.put("bb",20);
        hm.put("cc",30);
        hm.put("aa",15);
        System.out.println(hm);
    }
}
  • 输出结果:
{aa=15, bb=20, cc=30}
  • 存储数据过程分析
  1. HashMap<String,Integer> hm = new HashMap<>(); 当创建 HashMap集合对象的时候,在jdk8之前的话,构造方法中会创建一个长度是 16Entry[] table 用来存储键值对数据。在jdk8之后不是在 HashMap 的构造方法底层创建数组,而是在第一次调用的 put 的时候创建的数组,Node[] table 用来存储键值对数据。
  2. 假设向哈希表中存储 <aa,10> 数据,根据柳岩调用 String 类中重写之后的 hashCode() 方法计算出值,然后结合数组长度采用某种算法计算出向 Node 数组中存储数据的空间的索引值。如果计算出的索引空间没有数据,则直接将 <aa,10> 存储到数组中。(举例:计算出的索引是 3 )。

此时举例中 HashMap 中存储情况如下:

  1. 向哈希表中存储数据 <bb,20>,假设算出的 hashCode() 方法结合数祖长度计算出的索引值也是3,那么此时数组空间不是 null,此时底层会比较 aabb 的 hash 值是否一致,如果不一致,则在空间上划出一个结点来存储键值对数据对 <bb,40>,这种方式称为拉链法。

  1. 假设向哈希表中存储数据 <aa,15>,那么首先根据 aa 调用 hashCode() 方法结合数组长度计算出索引肯定是 3,此时比较后存储的数据 aa 和已经存在的数据的 hash 值是否相等,如果 hash 值相等,此时发生哈希碰撞。那么底层会调用 aa 所属类 String 中的 equals() 方法比较两个内容是否相等:

相等:将后添加的数据的 value 覆盖之前的 value。

不相等:继续向下和其他的数据的 key 进行比较,如果都不相等,则划出一个结点存储数据,如果结点长度即链表长度大于阈值 8 并且数组长度大于 64 则将链表变为红黑树。

  1. 在不断的添加数据的过程中,会涉及到扩容问题,当超出阈值(且要存放的位置非空)时,扩容。默认的扩容方式:扩容为原来容量的 2 倍,并将原有的数据复制过来。
  2. 综上描述,当位于一个表中的元素较多,即 hash 值相等但是内容不相等的元素较多 时,通过 key 值依次查找的效率较低。而 jdk1.8 中,哈希表存储采用 数组+链表+红黑树 实现,当链表长度(阈值)超过8且当前数组的长度大于64时,将链表转换为红黑树,这样大大减少了查找时间。

简单的来说,哈希表是由数组+链表+红黑树(JDK1.8增加了红黑树部分)实现的。如下图所示:

  • 引入红黑树的原因:

  • jdk1.8 以前 HashMap 的实现是数组+链表,即使哈希函数取得再好,也很难达到元素百分百均匀分布。当 HashMap 中有大量的元素都存放到同一个桶中时,这个桶下有一条长长的链表,这个时候 HashMap 就相当于一个单链表,假如单链表有n个元素,遍历的时间复杂度就是O(n),完全失去了它的优势

  • 针对这种情况,jdk1.8 中引入了红黑树(查找时间复杂度为 O(logn))来优化这个问题。当链表长度很小的时候,即使遍历,速度也非常快,但是当链表长度不断变长,肯定会对查询性能有一定的影响,所以才需要转成树。

  • HashMap的put方法总结

说明

  • size 表示 HashMap 中键值对的实时数量,注意这个不等于数组的长度。
  • *threshold(临界值)= capacity(容量) loadFactor(负载因子)**。这个值是当前已占用数组长度的最大值。size 超过这个值就重新 resize(扩容),扩容后的 HashMap 容量是之前容量的 两倍

3、HashMap存储数据过程的常见面试题

  1. HashMap 中 hash 函数是怎么实现的?还有哪些hash函数的实现方式?

答:对于 key 的 hashCode 做 hash 操作,无符号右移 16 位 >>> 然后做异或 ^ 运算。还有平方取中法,伪随机数法和取余数法。这三种效率都比较低。而无符号右移 16 位异或运算效率是最高的。

  1. 当两个对象的 hashCode 相等时会怎么样?

答:会产生哈希碰撞。若 key 值内容相同则替换旧的 value,不然连接到链表后面,如果链表长度超过阈值 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 就转换为红黑树存储。

  1. 什么是哈希碰撞,如何解决哈希碰撞?

答:只要两个元素的 key 计算的哈希码值相同就会发生哈希碰撞。jdk8 之前使用链表解决哈希碰撞。jdk8之后使用链表 + 红黑树解决哈希碰撞。

  1. 如果两个键的 hashCode 相同,如何存储键值对?

答:通过 equals 比较内容是否相同。

  • 相同:则新的 value 覆盖之前的 value。
  • 不相同:则将新的键值对添加到哈希表中,如果加入之后满足 链表长度超过阈值 8并且数组长度大于64 就需要转换为红黑树存储,否则就是在链表尾部进行添加。

4、HashMap的继承关系

  • HashMap的继承关系图如下图所示:

说明

  1. HashMap实现了Cloneable 接口,表示可以被克隆。
  2. HashMap实现了Serializable 序列化接口。属于标记性接口。HashMap 对象可以被序列化和反序列化。
  3. HashMap实现了AbstractMap 父类提供了 Map 实现接口。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实现此接口所需的工作。

补充说明

通过上述继承关系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: HashMap 已经继承了AbstractMap 而 AbstractMap 类实现了Map 接口,那
为什么 HashMap 还要在实现 Map 接口呢?同样在 ArrayList 中 LinkedLis 中都是这种结构。

据 Java 集合框架的创始人 Josh Bloch 描述,这样的写法是一个失误。在 Java 集合框架中,类似这样的写法很多,最幵始写 Java 集
合框架的时候,他认为这样写,在某些地方可能是有价值的,直到他意识到错了。显然的,jdk 的维护者,后来不认为这个小小的失误
值得去修改,所以就这样保留下来了。

5、HashMap的成员变量

  1. serialVersionUID

序列化版本号

private static final long serialVersionUID = 362498820763181265L;
  1.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

集合的初始化容量(必须是 2 的 n 次幂

// 默认的初始容量是16	1 << 4 相当于 1*2的4次方
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INITIAL_CAPACITY = 1 << 4;

高频面试问题:为什么必须是 2 的 n 次幂?如果输入值不是 2 的幂比如 10 会怎么样?

我们可以通过HashMap 构造方法指定HashMap集合的初始化容量大小,如下:

// 构造一个带指定初始容量和默认负载因子(0.75)的空 HashMap。
HashMap(int initialCapacity)

根据上述讲解我们已经知道,当向 HashMap 中添加一个元素的时候,需要根据 key 的 hash 值,去确定其在数组中的具体位置。HashMap 为了存取高效,减少碰撞,就是要尽量把数据分配均匀,每个链表长度大致相同,这个实现的关键就在把数据存到哪个链表中的算法。

这个算法实际就是取模,hash % length,计算机中直接求余效率不如位移运算。所以源码中做了优化,使用 hash & ( length - 1) ,而实际上 hash % length 等于 hash & ( length - 1) 的前提是 length 是 2 的 n 次幂。

例如长度为 8 的时候,3 & (8 - 1) = 3,2 & (8 - 1) = 2,不同位置上,不碰撞。

如果是 2 的 n 次幂的话

3 & (8 - 1) = 3
	00000011
& 	00000111
--------------
	00000011 (3)
	
2 & (8 - 1)  = 2
	00000010
& 	00000111
--------------
	00000010 (2)
	
如果不是 2 的 n 次幂的话,计算出来的索引极其容易相同,从而极其容易产生hash碰撞,导致数组的空间利用率降低
此处我们假设数组长度为 9

3 & (9 - 1) = 0
	00000011
& 	00001000
--------------
	00000000 (0)

2 & (9 - 1) = 0
	00000010
& 	00001000
--------------
	00000000 (0)

从上述例子可以看出,当数组长度为9(非2 的n次幂)的时候,不同的哈希值hash, hash & (length - 1) 所得到的数组下标相等(很容易出现哈希碰撞)。

总结一下HashMap数组容量使用 2 的 n 次幂的原因:

  1. 由上面可以看出,当我们根据 key 的 hash 确定其在数组的位置时,如果数组长度为 2 的 n 次幂,可以保证数据的均匀插入,如果数组长度不是 2 的 n 次幂,可能数组的一些位置永远不会插入数据,浪费数组的空间,hash 冲突的概率增大。
  2. 另一方面,一般我们可能会想通过 % 求余数来确定位置,这样也可以,只不过性能不如 & 运算。而且当数组长度是 2 的 n 次幂时:hash % length == hash & ( length - 1)
  3. 因此,HashMap容量为 2 的 n 次幂的原因就是为了数据的均匀分布,减少 hash 冲突,毕竟 hash 冲突越大,代表数组中一个链表的长度越大,这样的话会降低 hashMap 的性能。

那当我们输入的 initialCapacity 不是 2 的 n 次幂的话,那么HashMap会通过 tableSizeFor 方法找到大于等于 initialCapacity 的最小的 2 的幂。

/**
* Returns a power of two size for the given target capacity.
*/
static final int tableSizeFor(int cap) {
    int n = cap - 1;
    n |= n >>> 1;
    n |= n >>> 2;
    n |= n >>> 4;
    n |= n >>> 8;
    n |= n >>> 16;
    return (n < 0) ? 1 : (n >= MAXIMUM_CAPACITY) ? MAXIMUM_CAPACITY : n + 1;
}
  • 分析

(1)、int n = cap - 1;为什么要减去1呢?

防止 cap 已经是 2 的 n 次幂。如果 cap 已经是 2 的n 次幂,又没有这个减 1 操作,则执行完后面的几条无符号操作之后,返回的 capacity 将是这个 cap 的 2 倍(后面还会再举个例子讲这个)。

(2)、最后为什么有个 n + 1 的操作呢?

如果 n 这时为 0 了(经过了cap - 1后),则经过后面的几次无符号右移依然是 0,返回0是肯定不行的,所以最后返回n+1最终得到的 capacity 是1。

(3)、注意

容量最大也就是 32bit 的正数,因此最后 n |= n >>> 16;最多也就 32 个 1(但是这已经是负数了,在执行 tableSizeFor 之前,对 initialCapacity 做了判断,如果大于MAXIMUM_CAPACITY(2 ^ 30),则取 MAXIMUM_CAPACITY。如果等于MAXIMUM_CAPACITY,会执行位移操作。所以这里面的位移操作之后,最大 30 个 1,不会大于等于 MAXIMUM_CAPACITY。30 个 1,加 1 后得 2 ^ 30)。

  • 完整例子:

// 获取到新的容量值之后这个 capacity 却被赋值给了 threshold
this.threshold = tableSizeFor(initialCapacity);
  1. DEFAULT_LOAD_FACTOR

默认的负载因子(默认值 0.75)

// 该负载因子和当前数组的容量相乘就是数组扩容的阈值
static final float DEFAULT_LOAD_FACTOR = 0.75f;
  1. MAXIMUM_CAPACITY

集合最大容量

static final int MAXIMUM_CAPACITY = 1 << 30; // 2的30次幂
  1. TREEIFY_THRESHOLD

当链表的值超过8 (数组容量大于64) 则会转为红黑树(jdk1.8新增)

// 当桶(bucket)上的结点数大于这个值时会转为红黑树
static final int TREEIFY_THRESHOLD = 8;

问题:为什么 Map 桶中结点个数超过 8 才转为红黑树?

8这个阈值定义在HashMap中,针对这个成员变量,在源码的注释中只说明了 8 是 bin(bin就是 bucket 桶)从链表转成树的阈值,但是并没有说明为什么是 8。

在 HashMap 中有一段注释说明:

Because TreeNodes are about twice the size of regular nodes, we use them only when bins
contain enough nodes to warrant use (see TREEIFY_THRESHOLD). And when they become too
small (due to removal or resizing) they are converted back to plain bins.  In usages with
well-distributed user hashCodes, tree bins are rarely used.  Ideally, under random hashCodes, 
the frequency of nodes in bins follows a Poisson distribution 
(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oisson_distribution) 
with a parameter of about 0.5 on average for the default resizing
threshold of 0.75, although with a large variance because of resizing granularity. Ignoring variance, 
the expected occurrences of list size k are (exp(-0.5) * pow(0.5, k) / factorial(k)). The first values are:

翻译:因为树结点的大小大约是普通结点的两倍,所以我们只在箱子包含足够的结点时才使用树结点(参见TREEIFY_THRESHOLD)。
当它们变得太小(由于删除或调整大小)时,就会被转换回普通的桶。在使用分布良好的用户 hashCode 时,很少使用树箱。
理想情况下,在随机哈希码下,箱子中结点的频率服从泊松分布
(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oisson_distribution) ,默认调整阈值为0.75,平均参数约为0.5,尽管由 
于调整粒度的差异很大。忽略方差,列表大小k的预朗出现次数是(exp(-0.5) * pow(0.5, k) / factorial(k))。 
第一个值是:

0:    0.60653066
1:    0.30326533
2:    0.07581633
3:    0.01263606
4:    0.00157952
5:    0.00015795
6:    0.00001316
7:    0.00000094
8:    0.00000006
more: less than 1 in ten million

TreeNodes 占用空间是普通 Nodes 的两倍,所以只有当 bin 包含足够多的结点时才会转成 TreeNodes,而是否足够多就是由 TREEIFY_THRESHOLD 的值决定的。当 bin 中结点数变少时,又会转成普通的 bin。并且我们查看源码的时候发现,链表长度达到 8 就转成红黑树,当长度降到 6 就转成普通 bin

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不是一开始就将其转换为 TreeNodes,而是需要一定结点数才转为 TreeNodes,说白了就是权衡空间和时间

面试答案:hashCode 算法下所有 桶 中链表结点的分布频率会遵循泊松分布,这时一个桶中链表长度超过 8 个元素的槪率非常小,权衡空间和时间复杂度,所以选择 8 这个数宇。

  1. UNTREEIFY_THRESHOLD
// 当链表的值小于 6 则会从红黑树转回链表
// 当桶(bucket)上的结点数小于这个值,树转为链表 
static final int UNTREEIFY_THRESHOLD = 6;
  1. MIN_TREEIFY_CAPACITY

当 Map 里面的数量超过这个值时,表中的桶才能进行树形化,否则桶内元素太多时会扩容,而不是树形化为了避免进行扩容、树形化选择的冲突,这个值不能小于 4*TREEIFY_THRESHOLD(8)

// 桶中结构转化为红黑树对应的数组长度最小的值 
static final int MIN_TREEIFY_CAPACITY = 64;
  1. table

table 用来初始化(必须是二的n次幂)(重点)

// 存储元素的数组 
transient Node<K,V>[] table;

在 jdk1.8 中我们了解到 HashMap 是由数组加链表加红黑树来组成的结构,其中 table 就是 HashMap 中的数组,jdk8 之前数组类型是 Entry<K,V> 类型。从 jdk1.8 之后是 Node<K,V> 类型。只是换了个名字,都实现了一样的接口:Map.Entry<K,V>。负责存储键值对数据的。

  1. entrySet

用来存放缓存

// 存放具体元素的集合
transient Set<Map.Entry<K,V>> entrySet;
  1. size

HashMap 中实际存放元素的个数(重点)

// 存放元素的个数,注意这个不等于数组的长度
 transient int size;

size 为 HashMap 中 K-V 的实时数量,不是数组 table 的长度。

  1. modCount

用来记录 HashMap 的修改次数

// 每次扩容和更改 map 结构的计数器
 transient int modCount;
  1. threshold

用来调整大小下一个容量的值计算方式为(容量*负载因子)

// 临界值 当实际大小(容量*负载因子)超过临界值时,会进行扩容
int threshold;
  1. loadFactor

哈希表的负载因子(重点)

// 负载因子
final float loadFactor;

说明

  • loadFactor 是用来衡量 HashMap 满的程度,表示HashMap的疏密程度,影响 hash 操作到同一个数组位置的概率,计算 HashMap 的实时负载因子的方法为:size/capacity,而不是占用桶的数量去除以 capacity。capacity 是桶的数量,也就是 table 的长度 length。
  • loadFactor 太大导致查找元素效率低,太小导致数组的利用率低,存放的数据会很分散。loadFactor 的默认值为 0.75f 是官方给出的一个比较好的临界值。
  • 当 HashMap 里面容纳的元素已经达到 HashMap 数组长度的 75% 时,表示 HashMap 太挤了,需要扩容,而扩容这个过程涉及到 rehash、复制数据等操作,非常消耗性能。所以开发中尽量减少扩容的次数,可以通过创建 HashMap 集合对象时指定初始容量来尽量避免。
  • 在 HashMap 的构造器中可以定制 loadFactor。
// 构造方法,构造一个带指定初始容量和负载因子的空HashMap
HashMap(int initialCapacity, float loadFactor);
  • 为什么负载因子设置为0.75,初始化临界值是12?

loadFactor 越趋近于1,那么 数组中存放的数据(entry)也就越多,也就越密,也就是会让链表的长度增加,导致链表长度可能超过阈值,从而使得查找效率降低;loadFactor 越小,也就是趋近于0,数组中存放的数据(entry)也就越少,也就越稀疏,可能导致数组空间大量空闲而使得数组空间浪费

所以既兼顾数组利用率又考虑链表不要太多,经过大量测试 0.75 是最佳方案。

  • threshold 计算公式:capacity(数组长度默认16) * loadFactor(负载因子默认0.75)

这个值是当前已占用数组长度的最大值。当 Size >= threshold 的时候,那么就要考虑对数组的 resize(扩容),也就是说,这个的意思就是 衡量数组是否需要扩增的一个标准。 扩容后的 HashMap 容量是之前容量的两倍。

由于文字篇幅较长,所以分为了两部分HashMap集合超详解(下)

相关文章

最新文章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