操作系统文件使用磁盘的实现---20

x33g5p2x  于2022-08-17 转载在 其他  
字(1.5k)|赞(0)|评价(0)|浏览(486)

再一次使用磁盘,通过文件使用

当调用了sys_write系统调用进行磁盘写数据的时候,需要传入文件描述符号,内存缓冲区指针和读取字节个数。

首先根据当前进程关联的flip (file pointer)表和fd下标查找到对应的file指针,然后根据file对象拿到当前文件对应的inode文件索引节点。

最终调用file_write方法完成磁盘写操作,这里需要传入的参数不多介绍了,但是有小伙伴会有疑问,读写文件的位置不需要传入吗?

其实读写文件的位置信息已经保存在了file对象中。

file_write的工作过程应该就是…

如果我们要删除test.c文件200-212这段地址范围内的数据,那么首先需要根据file指针中fseek读写指针的位置确定要操作数据的相较于当前文件的起始偏移地址,然后根据count,确定操作数据的范围。

有了操作数据的起始偏移地址,就可以根据inode中保存的当前文件对应的盘块号索引,计算出当前要操作的数据位于哪一个盘块中。

然后由盘块号和buf等信息形成request请求,加入电梯队列中。

file_write的实现

  • 首先计算是对文件进行追加操作,还是读写当前文件读写指针所处的位置。
  • 通过pos计算出,当前要操作的数据位置对应的盘块号
  • 构造request请求,然后加入电梯队列,当前进程进入阻塞态
  • 当前要操作的数据可能跨域了多个盘块号,那么当上一次的磁盘读写请求完成后,进程被唤醒,然后接着去读取下一个盘块,直到所有盘块全部读取完毕

create_block算盘块,文件抽象的核心

while(i<count){ 
//计算盘块号的核心方法
block=create_block(inode, pos/BLOCK_SIZE);
bh=bread(inode->i_dev, block);

_bmap函数是计算盘块号的核心:

//这里参数block传入的是逻辑数据库、块
int _bmap(m_inode *inode, int block, int create){ 
//(0-6):直接数据块
if(block<7){ 
if(create&&!inode->i_zone[block]){ 
inode->i_zone[block]=new_block(inode->i_dev);
inode->i_ctime=CURRENT_TIME; inode->i_dirt=1;
}
return inode->i_zone[block];
}
block-=7; 
//(7):一重间接
if(block<512){
bh=bread(inode->i_dev,inode->i_zone[7]);
return (bh->b_data)[block];
} 
...
struct d_inode{ unsigned short i_mode;...
unsigned short i_zone[9]; 
//(0-6):直接数据块,(7):一重间接,(8):二重间接 }

m_inode,设备文件的inode

不光一个普通有数据的文件叫做文件,一个设备文件也叫做文件。

如果是设备文件的话,不需要用inode完成映射关系,如果是普通文件的话,需要通过inode中存放的映射表,查找到当前读写文件的字符流位置到盘块号的映射。

如果当前inode代表一个设备文件,那么inode中保存的应该是主设备号和次设备号。

如果是普通文件,那么inode中的i_zone数组中存放的应该是映射表信息,但是如果是设备文件的话,i_zone中存放的就是对应的主设备号和从设备号了。

伟大的文件视图…
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