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afka系列之Coordinator(14)

x33g5p2x  于2021-12-19 转载在 其他  
字(3.7k)|赞(0)|评价(0)|浏览(411)

Coordinator与消费者

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,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情况下

  1. 某个基础表会被多个视图或者存储过程引用
  2. 修改基础表的时候,我们必须小心翼翼地,因为不会有任何提示告诉我们,如果继续修改,会不会造成视图或者存储过程有问题
  3. 即便我们知道有问题,我们也没有办法去让视图和存储过程刷新得到表最新的信息
  • 如果你在创建视图中使用了select *,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bug
  • "协调者"有些陌生,所谓协调者,在 Kafka 中对应的术语是 Coordinator,它专门为 Consumer Group 服务,负责Group Rebalance 以及提供位移管理组成员管理等。
  • Consumer 端应用程序在提交位移时,其实是向 Coordinator 所在的 Broker 提交位移。同样地,当 Consumer 应用启动时,也是向 Coordinator 所在的 Broker 发送各种请求,然后由 Coordinator 负责执行消费者组的注册、成员管理记录等元数据管理操作。

Coordinator

  • 所有 Broker 在启动时,都会创建和开启相应的 Coordinator 组件。也就是说,所有 Broker 都有各自的 Coordinator 组件。那么,Consumer Group 如何确定为它服务的 Coordinator 在哪台 Broker 上呢
  • 不同的group id会被哈希到不同的分区上,从而不同的broker能充当不同group的Coordinator
Coordinator的确定与分区分配

前面我们说到一个问题,那就是一个group内部,1个parition只能被1个consumer消费,其实看到这里我们就知道应该有这样一个组件来负责partition的分配,而且前面学习消费者组机制的时候还提到过分区的三种分配策略。

对于每一个consumer group,Kafka集群为其从broker集群中选择一个broker作为其coordinator。因此,第1步就是找到这个coordinator。也就是说1个consumer group对应一个coordinattor

下面我们有一个group有3个consumer: c0, c1, c2

GroupCoordinatorRequest 请求
  • 第 1 步:确定由位移主题的哪个分区来保存该 Group 数据:partitionId=Math.abs(groupId.hashCode() % offsetsTopicPartitionCount)。
  • 第 2 步:找出该分区 Leader 副本所在的 Broker,该 Broker 即为对应的 Coordinator。

其实这个过程是发送了一个GroupCoordinatorRequest定位请求去寻找coordinator

首先,Kafka 会计算该 Group 的 group.id 参数的哈希值。比如你有个 Group 的 group.id 设置成了“test-group”,那么它的 hashCode 值就应该是 627841412。其次,Kafka 会计算 __consumer_offsets 的分区数,通常是 50 个分区,之后将刚才那个哈希值对分区数进行取模加求绝对值计算,即 abs(627841412 % 50) = 12。
此时,我们就知道了位移主题的分区 12 负责保存这个 Group 的数据。有了分区号,算法的第 2 步就变得很简单了,我们只需要找出位移主题分区 12 的 Leader 副本在哪个 Broker 上就可以了。
这个 Broker,就是我们要找的 Coordinator
JoinGroup

所有consumer都往coordinator发送JoinGroup消息之后,coordinator会指定其中一个consumer作为leader,并把组成员信息以及订阅信息发给leader

其他consumer作为follower,然后由这个leader进行partition分配

SyncGroup

leader开始分配消费方案,即哪个consumer负责消费哪些topic的哪些partition

一旦完成分配,leader会将这个方案封装进SyncGroup请求中发给Coordinator,Coordinator给它返回null

follower发送 null的 SyncGroupRequest 给Coordinator,Coordinator回给它partition分配的结果。

确定的意义
  • Consumer 应用程序,特别是 Java Consumer API,能够自动发现并连接正确的 Coordinator,我们不用操心这个问题。知晓这个算法的最大意义在于,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定位问题。当 Consumer Group 出现问题,需要快速排查 Broker 端日志时,我们能够根据这个算法准确定位 Coordinator 对应的 Broker,不必一台 Broker 一台 Broker 地盲查。
  • 例如提交offset失败,可能是由于Coordinator 所咋 broker 所在节点出了问题,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算法快速找到 Coordinator所在,然后查看日志。
  • 或者是broker rebalance 太频繁,去找Coordinator所在的broker日志,会有类似于"(Re)join group" 之类的日志

源码解析Coordinator

下面这张图就是整个kafka 的源码结构,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clients

clients 目录:保存 Kafka 客户端代码,比如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代码都在该目录下。

config 目录:保存 Kafka 的配置文件,其中比较重要的配置文件是 server.properties。

connect 目录:保存 Connect 组件的源代码。我在开篇词里提到过,Kafka Connect 组件是用来实现 Kafka 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实时数据传输的。

core 目录:保存 Broker 端代码。Kafka 服务器端代码全部保存在该目录下。

streams 目录:保存 Streams 组件的源代码。Kafka Streams 是实现 Kafka 实时流处理的组件。

下面我们看一下core目录下的代码,这里我们几乎看到kafka 服务端的几乎全部代码,都在这里了,我们比较熟悉的的有controller,我们主要看一下今天的主角coordinator

整个coordinator下面按照功能分为了两大块,第一块就是group 也就是为我们的消费者组服务的,第二块就是transaction,主要是为分布式事务服务的。

我们看到这个group包下面总共也没几个类。

下面我们看一下整个请求的流程,我们前面学习幂等性生产的时候说过了,客户端发起的请求,在服务端进行处理的入口是在KafkaApis这个类里面的,客户端发起不同的请求,KafkaApis里面就有不同的方法来处理对应的请求。

我们今天要了解的就是上面这个几个方法。

handleFindCoordinatorRequest

代码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判断了这个请求是处理事务的还是消费者组的

后面就是和我们前面介绍的就一样了(groupCoordinator.partitionFor(findCoordinatorRequest.data.key), GROUP_METADATA_TOPIC_NAME 方法里面计算出了partition信息,其实就是那个partition,这个方法的实现的话,大致如下

Utils.abs(groupId.hashCode) % groupMetadataTopicPartitionCount

找到了partition之后就开始找这个partition的lead 分区了,也就是我们下面图上的第二段代码。这样我们的Coordinator节点就找到了

handleJoinGroupRequest

下面这个代码其实就比较简单了,其实就是一个consumer 注册的过程,调用了groupCoordinator.handleJoinGroup() 的方法,将我们的consumer加入到我们的消费组里面去了

同时将确定了consumer group 的leader consumer,然后返回给了客户端,也就是我们的sendResponseCallback 方法。

handleSyncGroupRequest

下面就是comsumer 同步分区的分配信息,最后返回给客户端的assignmentMap,就是分配的结果。

handleOffsetCommitRequest

这个就是处理consumer 客户端提交offset 的方法了,这个代码有点长,我这里就帖几处比较重要的地方了

这里就是获取我们提交的offset 信息了

根据我们的请求,来判断offset 存在那里,老版本是存储在ZK里

最后是调用GroupCoordinator的handleCommitOffsets方法进行offset 的提交

总结

  1. Coordinator 在整个kafka 的消费者体系中的作用,负责Group Rebalance 以及提供位移管理组成员管理
  2. Coordinator 是如何进行和客户端进行交互完成相应的职能
上一篇:Controller(13)
下一篇:重试机制(15)

相关文章